您好,欢迎您来到安徽安教信息科技有限公司!

政策文件 / Policy documents
政策文件当前位置 :>网站首页:>政策文件:>政策文件
《安徽省教育厅关于印发2015年基础教育重点工作清单的通知》
日期:2016-02-20    浏览:4176    [返回]   [打印]

点击转发微信朋友圈,微博分享

  
皖教基〔2015〕5号

??

各市、县(区)教育局:?

?

为加强对各地基础教育工作的统筹协调和指导,推进全省基础教育改革发展,省教育厅制定了《2015年基础教育重点工作清单》,现印发给你们,请贯彻落实。

各地要结合程艺厅长在2015年度全省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和省委教育工委、省教育厅2015年工作要点,认真组织学习清单,掌握今年全省基础教育改革、发展与管理的内容,明确工作重点,把握工作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;开展对本地区基础教育工作的调查研究,结合当地的实际,制定出辖区内的基础教育重点工作清单;加强与省教育厅对接,积极采取措施,落实完成清单中提出的各项重点工作,配合开展相关调研,加强对基础教育的监测、评估和通报。

安徽省教育厅

2015年2月27日

 

 

 

??2015年基础教育重点工作清单??

一、落实与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相关工作

(一)制定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。学习国家有关政策,处理好国家统一要求和地方因地制宜之间关系,借鉴上海市、浙江省等地方案,深入调研我省高中教育实际,提出制定方案的计划流程,按期制定公布两个方案。按照全面发展、多样选择、整体推进的原则,确定学业水平考试科目、考试方式,明确考试成绩呈现形式与使用要求。细化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内容,确定发展目标、评价要素和关键表现,建立完善评价信息化管理平台。

(二)制定印发义务教育、高中阶段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意见。按照国务院招生制度改革意见和教育部四个配套文件要求,修改完善《义务教育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》、《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改革的方案》、《关于完善义务教育招生办法》和《关于完善普通高中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意见》,秋季开学公布。切实做好中考、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等命题工作,发挥考试对教学评价的作用。

(三)超前研究高考改革对教育教学和管理的新要求。针对高考改革对普通高中教育教学带来的很大影响,根据国家招生制度改革意见和配套实施方案,认真研究普通高中条件设施、师资配套、课程建设、学校管理等方面现状和需要,提前做好准备,以适应考试改革带来的挑战。全省学业水平测试和综合素质评价方案确定后,加大宣传、培训和解读力度,指导各地调整相关教学和管理,加强专家与中小学校长的交流,找准学校应对的重难点,有的放矢地做好工作。

(四)进一步完善课程开设。一是开齐开足课程。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改革,规定所有科目列入考试范围,学生在学完必修内容的基础上自主确定选考科目,按照这一要求,制定过渡期开齐课程的方案,在2015年、2016年进行必要的预运转和数据模拟,并作为今年的刚性要求组织落实。落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开齐开足课程要求,做好与高中阶段教育的衔接。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,发挥在线课堂、同步课堂和教育资源全覆盖作用,促进农村学校特别是教学点开齐课程。实施第二批在线课堂建设,教学点覆盖率提高到50%。加强教育教学资源建设,促进普通高中选修课开设。二是调整课程安排。根据明后年国家收回高考命题权、全国卷考试覆盖所有选修模块的要求,对各地教育局和普通高中提出指导意见,调整课程安排,使学校开课覆盖所有考试模块。三是贯彻落实教育部课程改革的相关要求。在中小学设立法治课程,纳入考试评价体系。开展义务教育德育、语文、历史三科新教材的选用培训,在2015年秋季学期起始年级学生使用三科新教材。贯彻实施教育部《中小学教科书选用管理暂行办法》,制定我省实施细则,促进规范有序。

(五)加强教育教学改革和管理。坚持立德树人,改革育人模式,发挥中小学生实践基地、校外活动中心、乡村少年宫、资源平台等作用,开展相关的主题体验教育,加强德育工作研究,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落细落小落实。组织教育行政管理人员和校长,开展育人思想和方法的研修培训,着力解决德育工作重视不够、针对性不强、“两张皮”等突出问题,推动课程育人、实践育人、文化育人、管理育人。进一步加强课程开设的管理,通过课程规范、完善制度和加强监督,促进落实国家课程计划。探索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。组织专题研讨和经验交流活动,对先行实验的安庆市进行指导和评估。启动建立全省中小学教育质量评价制度,将“六率”纳入到学校教育质量内容中,即各学段普及率、义务教育巩固率、实验技能与音体美成绩合格率、学业成绩合格率、综合素质评价合格率。研究建立课程开设监测信息系统,在秋季开学前上线运行。充分发挥各级教研部门在教学改革和管理中的作用,加强对教育教学的研究和指导,切实提高中小学课堂有效教学,促进教学质量提高方式的转变。贯彻执行教育部将颁布的普通高中学生发展指导纲要,指导学校加强对学生生涯规划、课程选择等方面的指导,以适应高考改革的新要求。鼓励学校之间建立创新教育联盟,确立一批中小学创新教育实验地区、学校。

二、高度重视普及率和巩固率,提升学生受教育的平均年限

(一)抓住薄弱环节,集中解决影响学前教育、特殊教育和中小学生普及率等关键问题。

一是全面实施学前教育第二期行动计划,进一步扩大公办和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,新建、改扩建400所公办幼儿园。提高学前教育的整体水平。在完成乡镇和农村幼儿园建设任务的基础上,将工作重心转移到城市和县城幼儿园的建设上来,提高幼儿园的覆盖率。积极推进公建民办管理体制改革,大力发展公建民营幼儿园。协调相关部门联合开展对取缔C类幼儿看护点的督查,启动合格幼儿园的认定工作。多渠道加强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。提高学前教育的奖补水平、科学保教质量。

二是将义务教育巩固率作为教育考核和评价的重要内容。按照“不让一个学生辍学”的原则,严格在校生的学籍规范和管理,严把学生转学关口,建立学生流失报告制度、与劳务输出大省学生流动信息对接制度、流失生信息追踪制度,强化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的责任,严控在校生的中途流失。改进教育方法,关爱每一个孩子,增强学生学习兴趣,增强学校的吸引力,夯实控辍保学的情感基础。

三是全面实施特殊教育提升计划。建立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实名登记。开展“医教结合”改革实验。以智残儿童、孤独症儿童的入学为重点,切实提高特殊教育的普及率。破解送教上门、融合教育、医教结合和孤独症儿童教育等难点问题,启动特教改革试验区工作。改革办学体制,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建立公办民营性质的特教机构。

(二)治标与治本相结合,提高基础教育的公平度。

一是以全面改薄为抓手深入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,缩小学校之间的差距。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覆盖率提高到85%。督促各地将标准化作为现代化的重要指标和长期任务,依据标准化建设的规划与标准做好相关工作。凡没有达标的县市区,根据省政府批准印发的全省改薄规划,按照我省《全面改善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办学条件基本标准(试行)》和《农村教学点办学基本标准(试行)》,逐项对照,一一落实,达到底线要求。已经达到上述标准的县市区,继续按照2007年制定的《安徽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基本标准》,结合现代化发展的要求,补短板、上水平,通过补缺补差,全面提升水平,向现代化的标准迈进。加强对推进标准化建设的指导,监督各地图书仪器、多媒体等信息化设备招标采购和管理使用,组织省级验收或抽检。

二是破除校长教师交流轮岗过程中的体制性障碍。深入推进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省级示范项目,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,提升教师师德和业务素质。抓住教师配置这个均衡发展的关键,在总结全省各地已有的教师交流的经验的基础上,研究和解决“县管校聘”“无校籍管理”和校长职级制等改革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与问题,与全面实施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相一致。出台《关于推进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的实施意见》,指导各地加大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力度,扩大城区内教师、校长常态化交流面,建立县级教育部门统筹管理、相关部门指导监督的管理制度。

三是坚持并落实好有利于教育均衡的招生政策,促进地区生源的正态分布,坚决治理择校问题。要按照中央提出的正风肃纪要求,进一步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,完善、细化中小学办学行为规范和制度,推动建立规范办学行为的长效机制。坚定不移地落实好义务教育阶段划片招生就近入学、示范高中按不低于80%的指标切块分配的政策,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实行100%的指标分解。规范招生程序和规则,增强政策的透明度,做到招生政策、规则、结果公开,接受社会监督。开展招生政策执行情况专项督查和社会问卷调查,将政策执行情况以及社会的满意度调查结果,与均衡发展督导评估相挂钩。严禁公办高中跨省辖市招生和以招收特长生名义挖生源,搞掐尖。加大对违规办学的查处力度,处理公布一批顶风违规、屡教不改的单位和个人,及时向全省通报,追究相关单位和人员责任。规范民办中小学校办学行为,禁止民办学校无计划、无学籍招生,对受省教育厅通报的学校,年检一律作为不合格处理,限期整改。

四是按照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思路,解决城镇化推进过程中教育的有关问题。将城乡教育布局规划作为统筹城乡教育发展的重要内容,根据人口变化趋势,以县镇为重点,扩大教育教学资源,努力消除大学校、大班额。尊重群众意愿,实施农村学校布局调整,根据低龄儿童监护特点,适度保留并办好部分村小和教学点。全面落实农村教师生活补贴政策,不断提高农村教师生活补贴标准;按照“两为主”、“三个一样”要求,消除障碍,完善机制,依法落实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入学政策,较大城市逐步取消定点学校;中小城市落实随迁子女的就近入学,不得单独编班。严格查处将随迁子女入学与择校收费挂钩的行为。进一步发挥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的作用,以双亲外出、学习和家庭有困难、身心发展有障碍的留守儿童为重点对象实施关爱服务,优先安排农村留守儿童进寄宿制学校就读。加强留守儿童安全保护。改革义务教育寄宿制学校运行保障机制。协调财政等部门,结合布局调整,通过提高公用经费水平、统筹安排省市县资金,保障寄宿制学校基本运转和管理人员工资。

五是落实对困难家庭中小学生的补助政策。扩大对家庭困难中小学幼儿园学生补助的覆盖面,提高资金配套率,完成目标达成率,做到应补尽补。调研困难家庭中小学生补助文件的落实。

六是加强民族教育。结合“全面改薄”,改善民族乡镇学校办学条件,提高办学水平。开展多种形式的民族团结教育。继续办好内地西藏班、新疆班,做好新疆班首届毕业生参加高考工作。加强援疆、援藏教师支教工作。

三、分层定位推进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

(一)指导各地明确和完成本地信息化工作职责和任务。围绕着设施设备建设、应用能力提升,加强统筹协调,突出农村重点,坚持制度创新,进一步推进全省教育信息化。在继续加强“两平台”建设的同时,督促各市县围绕“三通建设和应用”,加大经费投入,加强基础设施建设,重点完成四项任务:一是提高“三通”指标达成度。各市县区全面完成宽带网络“校校通”工程,凡是条件允许的中小学校,宽带接入率达到100%。校园网建有率达到95.2%,校内网络100%通畅。二是加快学生、教师用机配备,尽快使生机比和师机比超过全国平均水平。三是完成“全面改薄”项目中多媒体设备的配置任务,协调做好网络与多媒体设备配备,班级多媒体配备学校覆盖率达到95%,全面实现“班班通”。未纳入国家标准化建设项目的县区,加速信息技术装备,满足教育教学和管理的需求。四是全面开设信息技术课程,达到国家规定要求。

(二)做好信息化建设对接工作。组织学习教育厅制定颁发的基础教育信息化的标准、规划、实施意见和方案,领会掌握省顶层设计的指导思想、目标任务,与省工作相对接,细化制定本地具体实施方案。3月底召开与各地教育局信息化建设对接会,做好工作衔接,避免教育信息化因重复建设造成的资源浪费。完善基础教育信息化经费投入保障机制,确保学校信息化应用和维护支出不低于生均经费10%。研究建立长效维护管养模式,推进基础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。

四、依法加强中小学管理,促进教育管理现代化

(一)加快现代学校制度建设。完善中小学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,贯彻落实教育部建立中小学幼儿园家长委员会的指导意见,组织交流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做法,推广先进经验。探索实施义务教育学校管办分离途径和方法,促进基础教育现代化的治理体系建设。

(二)提升学校文化品质。推动各地全面贯彻《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(试行)》,组织实施培训,建立试验区,从学校文化建设、内涵提升、学校发展、管理规范、安全和谐等方面,开展学校品质提升试点工作,引导学校向内涵式发展转变。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,充分挖掘校规、校训育人内涵,营造文化育人的浓厚氛围。广泛开展经典诵读和汉字书写活动,继续实施中小学校“建书香学校,树文化新人”阅读促进活动,细化学生日常操行规范,推进学校社团活动、研学旅行。加强语言文字工作,推进三类城市语言文字评估,积极创建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,开展中小学规范汉字书写教育特色学校建设。

(三)建立并完善管理信息系统建设。开发课程开设监测系统、课程教学视导监测系统、学校诚信体系、教科研管理系统和均衡发展动态监测系统等,完善中小学电子学籍管理系统、学业水平测试管理系统、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管理系统。充分发挥系统对行政决策的支撑作用。设立学校办学行为诚信档案。对中小学相关的实验室、心理咨询室、专用教室的管理、配备等,提出规范要求,促进装备、管理和使用。继续组织做好中考理科实验操作考试工作,促进实验教学开展。

(四)强化综合督政、督学工作。巩固提高已通过国家认定的40个县(市、区)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水平,对关键指标下滑的县(市、区)及时通报,约谈政府负责人进行整改。积极做好29个县(市、区)迎接国家认定的各项准备工作,确保顺利通过“国检”。完善县级党政领导干部教育工作督导考核指标体系和考核办法,实施年度督导考核。科学设定教育强县认定标准和办法,继续开展评审、认定工作。开展专项督导工作。制定中小学校责任督学挂牌督导省级示范县市区创建标准,启动国家级、省级示范县市区创建工作。

(五)以推进实施现代化为目标,统筹“十三五”期间基础教育工作。指导各地梳理今后五年工作,编制“十三五”规划,科学确定发展的目标任务,理清“两基”达标、标准化、均衡化、信息化、现代化等之间关系,明确现代化的核心指标。待教育部下发现代化监测指标体系后,教育厅兼顾各地发展的差异,在坚持保基本、兜底线的前提下,引导有条件的地方先行一步,推进全省基础教育的梯度发展和差别化发展。继续加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等三项国家改革实验,进行中期总结,形成可复制、可推广的经验和做法。

(六)进一步加强对“全面改薄”项目以及信息化建设的统筹。根据改薄项目资金量大、内容复杂、项目分散、组织工作难度大等特点,要求各地教育局主要负责人靠前指挥,加强统筹,强化协调和调度。督促各地合理安排资金,既考虑基建投入,也关心装备水平;强化项目管理,既重视进度,更重视质量;既关注项目建设,更重视设备的管理和应用。建立项目建设的绩效评估办法,从单纯的进度管理向绩效管理转变,将项目建设的招投标、资金配套率、规划完成率、设备设施管理与使用、对均衡发展的贡献度等作为核心内容,评估结果作为省政府对各市政府重点工作考核评分的依据。统筹实施好“全面改薄”、校舍安全管理、初中建设、高中建设计划、示范实践基地建设等项目工程。统筹项目和资金的安排,向皖北地区倾斜,向薄弱学校倾斜,向县城和建制镇倾斜,均衡配置资源。继续完善联合办学、委托管理、举办分校、组建办学集团等形式,促进质量较好的学校带动薄弱学校发展。

(七)完善管理体制。加强市级协调,将开发区、高新区、实验区等功能区教育统一纳入所在县市区管理,加强资源配置,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。全面部署农村学区管理改革,建立学区管理委员会,合理设立中心学校,统筹学区内经费、教师、教学、教研、督导等资源管理使用。

(八)制定有关经费、收费标准。继续推动制定学前教育生均公用经费标准与收费标准、加大对学前教育的经费投入。促进制定普通高中取消择校收费后的政策与措施,推动制定普通高中生均公用经费标准与学杂费收取标准。

(九)评选基础教育管理、督政督学、教师队伍建设、教育科学研究、语言文字工作、装备实验管理、教育信息化建设、项目工作推进等方面的先进单位与个人,进行表彰。

转载链接:http://www.ahedu.gov.cn/30/view/266456.shtml

首页-关于安教-新闻资讯-政策文件-智慧校园-应用培训-微软(安徽)应用服务中心

地址: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怀宁路288号置地广场E座501室  安徽省合肥市长江西路77号省电教馆办公楼一、二楼

邮编:230031 电话:0551-62848686  传真:0551-62848128     E-MAIL:admin@ahajkj.com

Copyright © 2016 www.ahajkj.com,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14011821号-1

技术支持:卫宁网络